国际与地区组织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来源:网络 时间:2022-03-19
(一)今天,有关国际机构经过五十多年的运行,在处理不同国家经济和社会问题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国际和地区组织的工作,大大方便了发展中国家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加快“全球化”的进程。首先,在不少国际组织中,目前存在着各方面的、大量的合作可能性:这些组织机构在全球范围内分别从事金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社会(国际劳工组织)、环境(联合国环境计划署)、卫生(世界卫生组织)、农业(联合国粮农组织)和文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诸方面的协调促进工作;此外还不应忘记最后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它成立以来为世界贸易的发展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其次,我们生活的时代以和平为主流,世界或地区冲突的危险有所减弱;人们注意到,由于苏联的解体及随后发生的经济大变动,冷战时期的“集团”概念业已消失;经济大变动给原属苏联的国家带来的急剧转折确实难以预料,但这些国家多数将能克服困难,通过建立新的内部协调机制,使本国生产方式适应新的国际制约条件,从而归附于新的“全球化”集合体。在这个进程中,国际及地区组织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最后,一些巨大的地区性经济集团正在美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南美共同市场)、亚洲(亚太经合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非洲(非洲-加勒比-太平洋国家集团、西非货币联盟)纷纷崛起,欧洲(欧洲联盟、独联体)自然更不容忽视。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东亚的黄海四周创办经济开发区,以便在中国、日本和南韩的若干沿海港口城市之间建立国际性的工业中心网及自由贸易区的计划,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
(二)经社理事会及类似机构,作为社会各界及公民社会的代表,对“全球化”进程中正在发生的变化,寄予了极大的关注。各经社理事会及类似机构应努力分析这些变化,同时还应提出对处在复杂、艰难转型期国家可能具有指导意义的各项措施。这些国家面临的困难是,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演变进程充满曲折,他们必须学会善于处理前进中出现的意外波折。
(三)有一种意见认为,也许不再去建立新的国际机构为好,与其建立新机构,还不如好好利用现有的机构,特别是世界贸易组织。当然,世界贸易组织正受到来自非政府组织、农业经营者和消费者的种种批评。然而,由1994年4月马拉喀什协议产生的这个跨国家机构还很年轻,人们应该为它对某些问题的行为方式给予理解并主持公道。肯定该组织的另一条重要理由,就是那里的决策程序堪称高度民主,每个成员国都只有一票,都有平等表达意见的可能,地缘政治在这个组织中不起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应该使所有国家都能够加入这个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现有135个成员国,另有30多个国家正在申请加入这个组织,在申请国行列中就有中国。国际社会为中国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先生和欧盟贸易代表帕斯卡。拉米先生于2000年5月19日签署贸易协议一事感到高兴,这意味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基本没有障碍。
(四)在“全球化”的经济开放中,经社理事会需要扮演促进心态演变的教育工作者的角色。经社理事会还可以施加影响,使地球上繁荣地区的企业在发展中国家或转轨期国家从事投资和商务活动时,为传播最好的实际社会措施做出贡献。
为达此目的,还要求所有国际组织在讨论相关问题时必须更好地进行合作,特别是世界贸易组织与现有国际机构之间的合作。如在粮食安全和转基因机体方面,世界贸易组织应与世界卫生组织配合工作,在文化行动问题上应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配合工作。在社会方面,如能与国际劳工组织协调配合,在竞争法与劳动法互为补充的问题上达成共识,也将是人们所希望之事。为确保产品制造和产品经销中的社会条件具有更大的透明度,这种互补关系是不可或缺的。
(五)为使各国实施社会法规,必须首先要求有关国家成为国际机构的成员,在国际机构中有发表意见的可能,有融为一体和促进发展的愿望。只有在不同意见得到充分反映的情况下,国际社会通过的社会标准才可能被所有人接受。某些发展中国家对这些社会标准尚存疑虑,但发展中国家不应忘记,改善劳动条件有利于职工增加在生产过程中的投入,有利于改善职工的教育水平,并通过劳动组织的改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效益。
(六)在“全球化”经济体系需具备的社会标准的问题上,经社理事会及类似机构可以发挥积极的教育工作者的作用。可以肯定,由于有经社理事会及类似机构的介入,不可避免的国内变革将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经社理事会可以向政府提供必要的后勤支持和技术支持,通过向周围的人解释“全球化”的好处和难处,通过向政府提出建议(特别在培训方面),为减轻难免出现的不适应做出贡献。
(七)“全球化”将伴随着重大的群体变革,“全球化”也必须善于紧紧跟上这些变革的脚步。为此经社理事会应该注意到国际组织对环境协议的进一步重视,特别是由里约会议(1992年6月)和京都会议(1997年6月)达成的协议。
(八)在社会主体和公民方面,有着希望促进贸易法规和谐化的强烈愿望。在由此而建立起来的世界秩序中,专横将逐渐消失,法规将占主导地位。在这方面,必须有一个国际机构来协助新法律的制定。(中国对这一必要性十分明白。例如,就在不久前,中国的立法机构已将控股公司的中国概念向外国通用的概念靠拢。出于同样的考虑,人们还可以看到,欧盟与中国于2000年3月签定的行政部门合作纲要的重要)
(九)许多国家尽管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但都希望融入到世界经济中去,这种趋势将为各国带来意义深远的经济和社会变动。怎样为迎接这些变动做好准备?怎样能使经受这些变动的居民具有足够的接受能力和承受能力?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让公民社会的所有组成部分,换句话说,让各行各业(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等)的工会代表和雇主代表,以及各社会团体、合作机构和互助机构的代表,统统都加入到变革中去。但这如何能够做到呢?办法就是要鼓励经社理事会及类似机构的创立和革新,促使这些组织取得国际的承认,使社会各界在这些组织内一起开会讨论所有层次的(地区的、国家的、国际的)有关问题,还要在世界一级设置机构,使这些组织能有效地参加主要的国际谈判。
(十)法国建立经社理事会的经验值得注意。建立经社理事会的设想在法国由来已久。每当法国的社会躯体发生重大震荡时,法国人都感到有联合经济、社会、文化各界力量共同主持国家大事的必要。在法国历史上曾多次有过成立经社理事会或类似机构的尝试。1940年法国经受了最后一次大震荡:军事失利,国土被占,抵抗运动和戴高乐将军的拥护者与贝当政府的拥护者发生内战……决定性的一步终于迈出,为了法兰西的重建,为了恢复法国在世界的地位,必须以某种形式,取得法国经济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为此,在第四共和国的宪法中,戴高乐将军提出了设置协商会议的主张,这个协商机构就是经社理事会。
在某种程度上,毛泽东遵循同一思路,反映同一种要求,于1949年成立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十一)怎样联合公民的有生力量,联合社会各界,致力于国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提出这个问题。1989年,当世界上的经社理事会及类似机构首次在凡尔塞开会时,与会机构总共只有15个。10年过后,机构的数量已经增加到50个左右。这无疑证明,经社理事会顺应当今社会的基本需要。这一发展趋势将不会就此停止。必须承认,社会各业各界代表今后应能不仅在国家一级,而且还在地区一级和国际一级发表自己的意见。社会各业各界代表应成为政治家必须予以重视的世界格局中的现实力量。
(十二)经社理事会及类似机构国际协会名誉主席让。马泰奥利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经社理事会国际联合会行政委员会的重要成员)正式提出建议,要求对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的工作方式加以调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共有54名成员,由联合国大会选举产生,任期三年,这是一个政治性的代表机构,而不是经济性和社会性的代表机构。争取在国际一级,特别是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一级,承认公民社会在经济中所起作用的时机,现在已经到来了。这当然不是要取代联合国经社理事会,而是要推动这个具有政治权力的代表机构更加重视社会各业各界代表肩负的经济和社会责任。这项改革将能更好地发挥经济和社会负责人的公民职能,在事关大局的问题上,收集思广益之利。
(十三)经社理事会及类似机构国际联合会能够发挥十分有益的协商和调解作用。因为在国际联合会内部,包容着各国的代表,无论来自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力求使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相得益彰。正因为如此,在投资、竞争或环境等一系列与美国有分歧的问题上,国际联合会能在困难的辩论中慷慨陈词,突出另一横断面的观点。国际联合会还表明,不同的社会层面对问题的考察和理解各不相同。举一个例子来说,欧洲人认为,农业部门的天职并不仅仅是食品的生产和销售,农业还要为社会完成一系列非商品职能,如国土的维护、整治和利用,环境保护,粮食安全,生活质量等。其他的国家,发达国家或不发达国家,是否准备赞同这个观点,并从中得到应有的教益?
(十四)必须在世界一级促使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方式具有严密性。在这方面,一国采取的立场不应随所在的国际组织变化而变化。可是,人们看到的往往是,在某一个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中,各国的表态侧重于经济和政治因素,而在另一个组织(如国际劳工组织)中,则又侧重于社会因素。经社理事会及类似国际机构联合会或许能够为促进不同观点的和谐化助一臂之力,并且从全面和合理的立场出发,突出展示各社会层面的见解。国际联合会因此将在尊重各国本质特性的同时,为促成更有人情味的贸易自由化做出贡献。
(十五)在世界贸易组织今后重开谈判时,国际联合会的出席将能为在该组织不同成员国之间营造一个信任和对话的气氛做出贡献。
如同联合国一样,世界贸易组织应是希望的源泉,而不是对抗的场所。
(十六)经社理事会及类似机构是有组织公民社会蓬勃兴起的体现,这对各国间对话的真正复兴也是一个机会。我们在开会时善于倾听各方意见,衡量各种利弊,尊重不同观点……感受着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共存。必须把这一经验在世界各地发扬光大,让所有人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并使各政治当局能充分利用我们的帮助。
(十七)现在的国际经济体系迫切需要进行改革,制定更加严格和审慎的国际监督和控制规则。过去的事例一再表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只能在危机出现后作出反应。它做的只是亡羊补牢之举,不能有效地避免危机。如果这种情况的发生是其宪章规定所致,那问题就值得进一步考察了。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运作方式确实存在问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任务是国际性和全球性的。保留它,对它进行改革,还是建立一个新的机构代替它,这个问题仍然处于争论之中。
(十八)我们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国际组织,由它在一个全球化的环境下制定公平贸易的规则。这一国际组织的创建,得益最大者当是中等规模或小规模的国家。原先以此目的而存在的国家机构现在大都已变得无足轻重,只要这个国家还想继续保持其吸引国际投资的竞争力。
(十九)在建立金融监督系统的过程中,七国集团以外的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经济体制处于转变中的国家必须加入,同时还需要建立一个权威的国际管理机构。这一权威管理机构应建立各种金融管理形式的良好行为的标准,监督各个金融机构遵守这些标准,协调各个机构之间的行为,以减少违规者带来的危害。
[1] [2] 下一页